查看原文
其他

12 张数据表,揭开2020-2023年4届民办摇号升学的真相

小鱼 谷雨星球 2023-11-16
大家好,我是小鱼。
就在这两天,上海幼升小、小升初首轮、调剂轮摇号都出炉了!
今年的情况大家都有体感,好像越来越多学校需要摇号?数据也证实了第六感的惊人准确。
跟2022 年相比,85 所民办小学里,摇号的为 63 所,占比为 74%,同时超过 94%政府购买学位学校需要摇号;105所民办初中摇号为83所,79%学校摇号。同时超过 98%政府购买学位学校摇号。
数据显示,2023 年幼升小摇号学校同比增加了7所,小升初摇号学校增加了11所!
在经历了疫情低谷后,民办回归正常热度,选择摇号的家庭越来越多。尤其是在政府购买学位后,民办的学费也降低了许多,民办热度回归。
不过,摇号学校确实更多了,说明了摇号学校分布也更平均了,并不只盯着顶尖大热门学校,往好处看,这也一种理性。
不过,那摇中的概率是不是就降低了呢?
2023 年还没有公布最终报名人数和报录比。
不过根据以往数据可以预估,幼升小报名学生为 18 万左右,小升初为 14 万左右,报名民办学校的在 2.3 万人和 3.5 万人左右。
2020 年-2022 年民办学校的招生录取比约为1.5:1左右,也就是说15个学生里选10个。今年预计比这个比例稍低一些,但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可怕。

谷雨最为关注的民办双语学校,不管幼升小还是小升初,在整体招生人数中,占比在4.3%和 3.3%左右,义务教育阶段每届招生学生在7000人左右。
每个数字都代表一个孩子,在这背后,我们更需要解决方案——
今年没摇中的怎么办?明年怎么选定摇号策略?又要怎么择校呢?
先上重点:

1、今年摇号学校增多,也分布得更平均了,证明了家长报考的理性,而非只盯着热门校。若非常认可某所学校的理念,那就坚决摇号,早早跟意向学校联系。千万不能既要又要,时间成本最大。

2、 插班越来越难!一方面难在政策(浦东新区民办已经只出不进了);另一方面难在想转轨的学生越来越多,名额越来越少,插班录取比只会比摇号低而不会高!

3、不管体制内外,优秀的学生很有共性。越到高年级,越是有内驱力和探索力的小孩就越显现出优势,选择就越多。内卷当下家庭认知决定了孩子的教育上限。

今年的数据还给了我们什么启示?一起来看看吧。
Q1:各区摇号情况怎么样?

先提醒大家,摇号如有,和学校地理位置、招生总数、购买学位等等都有关,所以不能简单把摇号与名校划上粗暴的等号。

16个区,每个区都有不少民办超额摇号,就连民办学校数量最多的浦东和闵行,摇号比例也超过了 70%。

其中徐汇、静安、虹口、杨浦和长宁五个区学校少加上民办热,往年一样,100%摇号。

值得关注的是青浦、金山、嘉定、松江等区的民办学校也越来越受到择校家庭的关注,不再挤破头盯着最头部的大热民办。

所以,从数据上看,摇号学校确实更多了,创下了新高,但另一面说明摇号学校分布也更平均了。

Q2:政府购买学位的学校摇号情况如何?

数据显示,跟去年一样,今年共计85所民办中小学被政府购买学位。

这些学校的摇号的比例远远高于整体摇号比例幼升小和小升初都高出 20%左右。

所谓“政府购买学位”,就是政府出资,购买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学位。上海小学“生均经费”标准是14250元,初中“生均经费”标准是19250元。

纳入“购买学位”名单的民办,学费低于“生均经费”标准的,学生无需缴纳学费,最低免费读。学费高于 “生均经费”标准的,学生只需补足差额。

公立的学费,民办的资源,摇民办自然多。

Q3:民办双语学校摇号情况如何?

在我们最为关注的民办双语学校里,摇号的学校越来越多。

但是双语学校学费每学期在 5 万到7万左右,大部分都没有被购买学位。

要知道,这几年,学费也越来越成为中产家庭在择校时候的考量之一,所以相比被购买学位的民办几乎都摇号,民办双语学校摇号占比为60%左右。

更值得注意的是趋势,是一个往上增长的走势,不少双语学校都需要摇号。

除了极个别学校外,大部分民办双语学校都是一贯制学校,在小升初阶段,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一贯制学校会设置足够多的直升名额给到本校生源,如今年平和的 100%直升。
不过,如果小升初学校直升报名人数超过计划数,在校学生也需要参与摇号。另一方面,这类学校在中学段留出来的名额就不多了。
这也是为什么双语学校小升初摇号学校更多的原因之一。

Q4:没摇中怎么办?如何规划择校?

如果第一志愿未被录取,那么流程如下:

调剂志愿➡️未被录取➡️看还有名额的民办是否有机会➡️未被录取➡️统筹到就读意愿区的公立。

一般来说,如果有民办学校有空额,就会参与调剂。是在调剂志愿里选还是直接读公办,这又涉及到家庭的规划和理念,很难给出标准的回答。

唯一确定的是,面前的限制越来越多了,那么家长的认知能力和决策水平的要求,就越发提前了。

随着民办学校 5%政策的落实,体制内外的选择规划变得越来越提前——

如超额5%的浦东新区民办学只出不进,也就是说,如果选择了公办,学籍不大可能从公办转进民办。本区民办能转民,但不能转外区的民办,插班这条路在浦东基本被堵死。

有浦东家长想要公转民,要不就转去外区(目前仍有空间),要不就转出上海。

哪怕学籍能接收,插班转学的话,各区的政策也不同。

全市来看,转学也涉及到学籍管理。《上海市中小学学生户籍管理办法》中有明确的规定:起始年级第一学期以及毕业年级第二学期不予转入。

■图片来自《上海市中小学学生户籍管理办法》
另外,在市区户籍管理办法之外,每个区对于转学的规定各不相同。
如长宁区在《长宁区义务教育阶段转学申请的有关说明》中规定了已在本区就读的学生,不予本区内转学。徐汇区也有类似的规定。宝山区则规定原本为了民办放弃公办,现又想转回公办的不予受理。

建议大家直接去联系意向学校的招生办。

我每年都会遇到大量想要转学的学生。有的一门奔着热门摇号学校,没摇中想着先去公办读着,回头再转学。
然而,现在连之前「看不起」的非摇号学校,插班排队人数都远超想象。
Q5:  如何规划体制外的择校?

这个话题可能聊一天一夜都讲不完。身为一个反内卷的多元教育自媒体,对于体制外来说,我们总在说找适配的学校。
那么,对于原本就想做多元教育的学校来说,摇号率是判断好学校的方法,但绝非唯一的评价指标。
为什么呢?说个类似的事。
在知名的USNews全美大学排名中,有个权重不低的指标叫做申请和入学率,简单就是录取人数和申请人数的占比,越低则代表学校入学难度越高,从而证明这所学校越好。
只依靠量化标准做教育的结果,我们也都感受过了,势必会走向销售导向和结果导向。
于是,一所原本一年只招收5000人的大学,为了提高自己的排名,用尽方法吸引学生来申请,有越多分母,招生率越低,学校排名权重越好看。
在招生人数不变的情况下,可想而知炮灰学生增加了多少?
好的教育,常常是隐形的,而非显性的。
所以,在今年的摇号结果里,最令人欣慰的是,从数据上看摇号学校确实更多了,但也预示着摇号学校分布也更平均了。
越来越多家长不再挤破头盯着最头部的大热民办,而是更为理性地选择适合孩子和家庭的学校。
任何升学节点都只是为实践我们心中教育的路径。只要战略上勤奋,战术上跟上,真正做好教育这件事,升学节点上还有还有很多的机会,势必会出一条真正多元的路。
🔽我们在视频号也讲过这件事🔽
升学很多话不能公开说。加我们入群,领取大表,每天5分钟小分享,比如最近传得沸沸扬扬的国际高中要整治的消息也刚做了解读,升学不再焦虑。

加我们入群,听过来人妈妈的择校故事,一起抱团养娃。



谷雨星球是谁?
在嘈杂的信息时代下,我们愿做一股清流,传播真实故事和数据研究,提高认知力和思辨力,让升学和成长之路越走越宽,也越走越亮。
#谷雨国际教育真心话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